期待品质盛宴而非流量狂欢
一场直播可吸引数千万人观看、成交逾10亿元,主播一夜成名、商家纷纷追捧、网友心动“剁手”……今年,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,直播带货的“狂欢”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潮。
这股热闹劲儿让人不由想到了20多年前的电视购物,一样的限时促销,一样的心动价格以及一样的交易火爆。但显然,购物“店面”现在已经完全不同了:移动互联网打破时空限制,让互动更加及时充分;参与直播门槛低,人人都能参与;商品种类更加丰富多元,消费领域不断拓展;互联网平台运营产业链大幅延伸;消费者对品质和个性化的要求不断提升……不可否认,直播带货已经发展成为当下一个极具吸纳力和创新潜力的消费场景,成为一个生机勃勃、充满想象空间的产业链条。在疫情挑战下,这些优越性对于推动消费和扩大就业的作用更加显而易见。
然而,跟所有新事物一样,直播带货也被“成长的烦恼”困扰。由于缺乏行业标准和相关规范,从业人员良莠不齐,出现了过度甚至虚假宣传坑蒙消费者、对厂家数据造假骗钱、售后服务跟不上等多种问题。与此同时,随着更多新技术新模式涌现,线下消费逐渐恢复正常,新零售创新不断,直播带货还面临昙花一现的危险。
任何行业的产生和消亡最终取决于需求。人们对物美价廉商品的追求不会停止,直播带货自然仍有发展空间。为了避免其沦为一时狂欢,需要一次齐心协力的产业链重塑。
笔者在调查采访中发现,目前直播带货产业链存在“中间大、两头小”的不均衡问题。与位于中间环节的主播和相关运营机构比,两头的厂商和消费者相对处于被动和弱势地位。中部环节的膨胀挤压着厂商利润,缩减了消费者权益,长此以往将损害行业生命力。
这一问题需要政府和市场协同发力。政府应着眼于维护消费者权益,抓紧明确行业标准,尤其应加强对主播、机构和相关平台的信用监管。相关平台也应建立完善厂商和消费者对直播带货的评价、互动和投诉机制,让意见建议能够更充分、更公开地传达出来,通过动态、及时的意见反馈约束直播行为,为其他厂商和消费者提供价值参考。
此外,还需要多做一些“加减法”。要减去浮躁和急功近利,回归产品本身,真正与消费者换位思考,减少虚假套路,多提供真实、专业、具体的信息介绍和使用反馈。同时,也应打开思路做好创新加法,更充分利用新技术、新场景,植入更多有利于健康、环保、人文、艺术等方面的价值要素,创新融入社交、娱乐、教育、咨询等需求,全面提高带货的“附加值”。
可以预见的是,随着相关规范加速落地,从业人员大浪淘沙,消费者更加成熟理性,细分、专业、品质将成为下半场“群雄逐鹿”的焦点,厂商和消费者的参与度和话语权也会更大。因此,下半场的竞争势必更加激烈,全方位考验着各方参与者的能力。希望直播带货下半场更多的是品质盛宴,而不是流量狂欢,最大赢家也不只是网红们,而是更多默默耕耘、坚守品质的商家,是更多心怀温暖、热爱生活的消费者。
责任编辑: